AI技术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后,图书馆将会消失,而由智慧或智能当道

  • 发布时间:2021-09-07
  • |
  • 作者:e线图情 2021-09-07
  • |
  • 阅读次数:87

 刘锦山:王馆长,请您结合贵馆十四五发展规划谈谈贵馆未来在智慧图书馆发展方面的一些思考。

       王新才:2018年国际图联发布了《全球愿景报告》,注重突出以人为核心,关注人和社会发展,这为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总觉得,一个图书馆的好坏并不在于有多少智能技术的使用,而在于技术的使用要以用户为中心,使用后图书馆的服务要得到改善。比如刷脸技术,我就觉得大可不必。再比如智能书架系统,费用昂贵,虽然具备馆藏图书动态监控、图书位置实时盘点、图书查询定位、阅读记录统计、错架统计等功能,去年我馆甚至还在所代管的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图书馆尝试了该系统,但我并不主张普通图书馆目前采用。而对于能方便读者提升资源使用的技术,则应大力推进。武汉大学开展信息化建设,实行智慧珞珈,大量的应用都被做成app整合到智慧珞珈应用界面。而图书馆在这方面即非常配合,将证卡办理、座位预约、学位论文等都制成了微应用,在学校智慧平台上供学生方便使用。

  智慧图书馆应用还有个方便管理的问题。现在像上海图书馆开展应用下一代集成系统FOLIO。由于具有模块化、灵活性及可扩展性,这个平台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在高校中,深圳大学图书馆新一代图书馆系统LAS4已完成与FOLIO平台的对接,并正式应用。原有的图书馆业务,如编目、流通、期刊、典藏统计等基础性功能模块能稳定运作,其余拓展性功能模块如统一认证、存包柜、门禁、自助借书机、座位管理及选座日志系统等服务也已获集成应用。像这样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关注。我馆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智慧图书馆建设便有一条:推动下一代集成管理系统的调研、升级和业务流程再造,结合我馆实际,形成适合我馆的下一代系统需求与业务流程框架。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我馆十四五智慧建设的重点。

       在一个图书馆如何突出人,尤其是突出用户,很多时候实际上与智能技术运用关系不大。比如图书借阅册数与归还时间问题,就是一个政策问题。我到图书馆后作的一个重大改变,便是改变了借阅与逾期罚款政策,设立预约催还制度。这当中只有预约催还涉及到一个简单的技术应用。而这些制度使得学生借书变得更加方便。

       此外,程焕文教授一直挂在嘴边的 三缺之一的空间紧缺是图书馆一个不容易解决的现实问题。我做馆长的几年,正好遇到馆舍维修,便借机将具备承重能力的地方都改造成了高密储存空间,从而使得实用面积稍有缓解,并利用机会而将一些地方改造成了新技术体验区。2013年我刚做馆长不久便主张买进3D打印设备,深受学生喜欢。从这不难发现,图书馆需要开设相应技术空间供学生体验。所以我们在信息分馆以IT创造为主打造创客空间,包括“3C创客空间创意活动室创新学习讨论区创客俱乐部等,提供双屏电脑、苹果MAC电脑、VR、绘图板、非线性视频编辑设备与系统、3D打印机等设备。

       一个图书馆能不能得到读者喜爱除了服务的及时、细致与周到,有时候还体现在一些细微的地方。比如,我就觉得一个好的图书馆应当准备一些躺卧沙发,如果觉得主要通道躺卧不雅,可置之于稍隐蔽一些的地方。躺卧沙发是学生在学习疲累时休息以补充精神的重要设施。学生在图书馆躺卧,正是学生将图书馆当作家的体现,不应以不雅而拒斥。这一点,未来的智慧建筑也应予以考虑。

       最后,我所理解的称得上智慧的图书馆,应该是AI技术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后,那时只有智慧,而无图书馆,因为AI将能自动搜索发现文献,海量存贮,可根据需求自动分析找出所需文献,甚至很多研究都只需人下个指令,而由AI完成,所以那时图书馆将会消失,而由智慧或智能当道。


图片

——语出20217e线图情专访《王新才:开启智慧 未来可期》








王新才,博士,教授,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副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副会长。19819-19886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本科及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学士及硕士学位;19886-19918月,云南教育学院(今云南师大)任历史系教师;19919-19946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46-2004年,先后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4-201312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20137月起担任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目录学、阅读推广及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著有《中国目录学:理论、传统与发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等著作十余部及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