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查体,你真的做到了吗?5 个病例给我们的启示

  • 发布时间:2019-09-19
  • |
  • 作者:张光成 儿科时间 2019-09-19
  • |
  • 阅读次数:51

    我们常常感叹那些医疗大咖们高超的技术、渊博的知识、对于疾病的诊断常能得心应手。


    这不仅归功于他们学习的能力,也在于他们对于病史详细地询问、体格检查的认真仔细。看看下面几个真实的例子,或许对我们有所裨益。


病例 1:


患儿,男,9 个月,支气管肺炎入院治疗 3 天。晨出现呕吐,2-3 次,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精神稍差。白班为 Z 副主任医师,检查腹部稍胀,腹部软,给予补液电解质一组静滴。患儿嗜睡,Z 医师认为系呕吐、疲劳所致,继续观察。中午呕吐 1 次,嘱咐家属继续观察,下午又呕吐 2 次,听诊肺部湿罗音,腹部稍胀。

查电解质,血钾稍低,再补一组电解质液。临近下班,交接班前 A 医师巡视病房查体: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外观皮肤已经青紫,立即请儿外科会诊:嵌顿不能回纳。转儿外科。某医师愧疚再愧疚!

经验教训: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忽视将小婴儿纸尿裤脱掉检查,尤其是门诊工作中遇到以所谓的「胃肠炎」表现者,一定要将患儿小裤子扒到脚踝以下,不仅要排除外科疾患,还要注意有无皮疹如过敏性紫癜等情况排除。

病例 2:


患儿,3 个月,高热 1 天,体温 39~40℃,夜间入院。工作已经 5-6 年 Q 医师接诊,患儿原有唐氏综合征,初步诊断是上呼吸道感染。次日带 Q 医师查房,患儿用退热药后,热退不著,查体左侧呼吸音减低,肋间隙稍饱满。立即安排胸部摄片,报告:肺炎、左侧大量胸腔积液

经验教训:对于夜间就诊病人,值班医师就你一个,还要管理病区几十个病人,对于新病人更应仔细检查,防止出现病情的突然变化,给你个措手不及。虽然有住院总、二值班,第一责任人仍是首诊的医师。

该患儿有唐氏综合征,加之高热,不会像普通正常患儿哭闹、不安等烦躁表现,常常表现嗜睡、安静,导致家长误判。其次,医师本身不要过于自信自己的平常感觉,该做的常规检查还是要及时进行,保护了自己,也给病人家属交代。即使检查结果正常,最多病人骂你个庸医,总比病人出了问题,你被处理好多了。对于这个病人,我们的处理还算及时。

病例 3:


患儿,7 岁,一年级女生,因为当日做作业拖拉,其母训斥,患儿与母争吵后,突然抽搐一次,表现为普通发热惊厥样,来院后抽搐已经自行停止,患儿醒来,精神差,头疼,低热。

工作 5 年的 L 医师接诊,查体后考虑发热性惊厥?准备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抗病毒处理。问 L 医师:查体了吗?查了,没什么特殊!神经系统仔细查了吗?嗯、嗯.......。那好吧,走,一起去查个体吧!这一查发现:两侧巴氏征阳性。嘱咐护士医嘱暂不执行,加急安排头颅 CT,很快报告出来:颅内出血

经验教训:这个病例,一是我们年轻的医师查体不仔细,想当然以为就是个发热性惊厥,虽然这个病临床最多见,但作为医生重症的弦还要绷着;二是相对地经验不足,较大儿童无高热惊厥史,出现抽搐,神经系统的检查尤其为重点。好在我们及时发现。

病例 4:


患儿,男,2 周岁,呕吐 2 天,日 5-6 次,非喷射性。曾在当地医院儿科给予抗炎、补液处理,效果不佳。挂专家号就诊,依然考虑为「急性胃肠炎」,但患儿精神差,给予抗炎、补液处理后回家。

夜间患儿呕吐次数增多,家长再次就诊,发现患儿呼吸深大,立即予以末梢血糖检测,血糖高 25.8 mmol/L。急查血气、尿酮体。「酮症酸中毒」!家属讨要说法!解释再解释!对不起再对不起!

经验教训:儿童酮症酸中毒,常以「急性胃肠炎」表现给我们临床医师挖个坑,不小心就跳进去了。

这个患儿,如果只是急性胃肠炎,当地医院儿科医生给予抗炎补液了,应该病情出现好转,精神面貌也会好转,一般不会继续恶化下去。既然不好转,那就要多考虑其他原因了。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门诊极易被漏诊,因为门诊病人多、较忙,观察不仔细,考虑也不全面,可领导不这样说:再忙、再累,都不是你犯错的理由!一句话让你哑口无言了。曾经告诉年轻的医生,当你遇上「急性胃肠炎」时候,不要立即下这个诊断,心中要排除「四」个疾病:外科急腹症、过敏性紫癜、爆发性心肌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病例 5:


患儿,6 岁,幼儿园大班,晨间小朋友排队站立时,突然倒地,无抽搐,无出冷汗,吃过早餐,无大小便失禁。收入院进一步治疗检查,血糖、血象、生化电解质、胸片、头颅 ct 等均正常,问话回答切题,但有点口齿不清,心电图: 窦性心电过速。给予补液对症处理,住院 5 天,患儿无不适主诉,心、肺、腹、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Q 主治医师、Z 副主任医师笑说,是不是「Hysteria」。

第 6 天查房,患儿坐在床上,扭头拿玩具,发现颈前部甲状腺似乎有点大,立即安排甲状腺 B 超:甲状腺肿大;随后甲功 5 项表明:甲亢

请内分泌科会诊,药物治疗一周后,患儿口齿清楚。出院随访半年,患儿无特殊。

经验教训:患儿的口齿不清,使我们只想到了神经系统的病变,忽略了内分泌异常的甲亢导致的舌体震颤也会使患儿口齿不清;其次仍然是查体不仔细,颈部甲状腺没有很好的触诊,多只是视诊或简单地触摸下颈部浅表淋巴结;第三,对于心电图提示以及体检发现的心动过速,没有引起重视,想当然地以为孩童查体紧张引起,没能在患儿熟睡情况下进一步听诊心率。

以上病例均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真实情况。我们每个医师的成长注定是一条很曲折的路,有时很难走,路上会有许多挑战和困难,且从无捷径,需要我们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汗水,选择了这条路,有时候真的不好回头,放弃你能干什么?

曾经跟随一专家查房,糖原累积症患儿,汇报肝脾肿大。专家仔细体检后,问:肝脾真的大吗?回答:是啊,腹部 B 超也报告了肝脾肿大!我很有信心,有 B 超辅助检查证据啊!专家说:肝大有,脾大没有,那是肿大的肝左叶。那再做个腹部 CT 吧?下午 CT 报告回来:肝脏肿大,没报脾大。愿我们的医师如同春天小草,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